推广 热搜: 电机  PLC  变频器  服务机器人  培训  变送器  危化品安全,爆炸  西门子PLC  触摸屏  阀门 

GIS故障检测新技术

   日期:2013-03-23     来源:工控之家网    作者:工控之家    浏览:4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      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(gas insulatedmetal-clad suitchgear,GIS)具有运行可靠性高、维护方便,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。
  GIS在现场安装后,进行耐压试验,验证其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是否受损以及检查其重新组装的正确性。经过验收投运的GIS,总的来说运行情况是良好的。然而运行经验表明,GIS内存在的一些缺陷,最初可能无害,也不容易发现,但随着运行年限的延长,在开关操作震动和静电力作用下,异物碎屑的移动或是绝缘的老化等可能产生局部的放电现象,以致最终发展为击穿放电事故,需要停电检修GIS,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。GIS电压等级越高,停电造成的损失越大。
  广东省电网运行中的GIS已发生过几例的绝缘事故,如江门站500 kVGIS、大亚湾核电站400kV GIS,深圳皇岗站220 k V GIS,沙角A电厂200 k VGIS等发生过绝缘闪络事故,尤其是沙角A电厂1989年7月15日220 k V GIS3号主变压器间隔203BO地刀绝缘事故,造成全厂停电,两台200 MW发电机组停运2 d,直接损失电量达32GW·h。
  可见,实际运行中需要一种对GIS进行检测的有效手段,能及早发现GIS内部绝缘故障,并能准确定位,使得GIS的检修工作能有计划地进行,缩短检修时间和节省检修费用,从而提高GIS运行可靠性。为此,开展了对GIS故障检测的研究工作。
1 GIS局部放电特点和信号传播特性
  1.1 GIS局部放电特点
  局部放电的机理可理解为在电场作用下,绝缘系统中只有部分区域发生放电,而没有贯穿施加电压的导体之间(即尚未击穿),这种现象称为局部放电。局部放电产生于流注起始阶段,这对于几乎所有的电压种类都是一样的,且低于最小先导起始电压和击穿电压。局部放电可能发生在导体上,也可能发生在绝缘体的表面或内部。
  GIS绝缘早期故障的主要形式是局部放电,局部放电主要由下列缺陷引发:
  a)载流导体表面缺陷。如毛刺、尖角等引起导体表面电场强度不均匀。这些缺陷通常在制造或安装时造成的,在稳定的工频电压下不易引起击穿,但在操作或冲击电压下很可能引起击穿。
  b)绝缘子表面缺陷。如制造质量不良,绝缘子有气泡或裂纹,以及安装遗留下的污迹、尘埃等。
  c)GIS筒内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存留的自由导电微粒。
  d)导电部分接触不良。
  1.2 GIS内超高频(UHF)信号的传播特性
  GIS内局部放电信号频带极宽(大于1 GHz)。由于其结构特点具有良好的波导体,超高频(UHF)电信号能够在其中有效地传播,UHF信号在GIS内部是以横向电磁波方式传播的(即电场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),在GIS内部没有任何阻隔时,信号衰减极小,而在经过不连续部分或受阻时,如盆式绝缘子、转角、T连接等信号则产生衰减。UHF信号每经过一个绝缘子,信号强度衰减3~6 dB,因此可以根据各部位UHF信号的大小而准确地判断故障位置。UHF信号频率高,具有很强的穿透性,在经过绝缘子时,可以通过绝缘子与金属法兰的接缝到达GIS外部,因此在盆式绝缘子外部测量GIS内部的UHF信号是可能的。
2 局部放电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建立
  2.1 GIS试验段的设计与制造
  为使试验研究情况与实际运行工况相符,我们与高压开关厂合作设计研制了一套电压等级为110kV GIS试验段,该试验段装置有3个盆式绝缘子,两段同轴体和高压套管组成。全长5 m,外壳承受压力等均与实际运行的110 kV GIS相同,这样在试验段上取得的测量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运行中GIS内部故障的放电特性。
  为了能便于深入地研究各种方案的测量系统,我们设计了平板电极,在试验段制造过程中,将3个平板电极(图1)安装于GIS内部靠GIS外壳内壁。
   

  GIS试验段的建立使得研究工作具备了真实、基本的条件。
  2.2 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确定
  GIS内部放电伴随有声、光、电的产生和SF6气体的化学变化以及机械振动在外壳的传播。国内外的科学家们根据GIS的放电特性对GIS内部故障检测方法作了研究,据报道,主要检测方法有光学法、化学法、声波法和电气法。但这些方法对运行中的GIS故障检测尚不很成功。
  我们对上述的各种检测方法作了研究分析和比较,认为电气法测量GIS内部局放能更精确,但难度相当大。我们确定电气法为研究方向。
  GIS故障检测装置测量系统由信号探测器系统、信号处理系统和波形及频谱分析系统组成,至关重要的是前两个系统,它将影响到测量的灵敏度和准确度。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经过了反复的改进,最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。通过对4种不同原理的信号探测器系统的设计、研制和试验验证,最后认为平板电极(又称内天线)和环形外天线(又称外天线)效果较好,尤其是外天线使用方便,适合运行中的GIS的故障检测。
3 GIS几种故障的模拟试验
  所有模拟试验均在充有SF6气体的110 kV GIS试验段上进行的,其验证结果与实际运行工况相符。对下面几种故障作了模拟试验,录取了波形图及进行了频谱分析。
  a)金属微粒故障模拟试验;
  b)大件金属物故障模拟试验;
  c)绝缘子表面爬闪放电故障模拟试验;
  d)GIS内导体金属突起故障模拟试验。
  通过对以上几种类型故障的模拟试验,获得了各类故障波形和许多有价值的数据 。可以得出,距离故障点越远,放电信号强度越小,从而可以做到准确判断故障点的位置。验证了所研制的4种信号探测器系统的性能和效果,内外天线均能测到局部放电信号,内天线的灵敏度高,外天线的灵敏度次之。但外天线信号探测器系统结构简单 、使用方便,只需将天线靠近运行中GIS盆式绝缘子附近就可以得到信号,不需要对GIS做任何改动,不需停电,不影响GIS的正常运行。因此外天线信号探测器系统是非常适用于运行中GIS故障检测。
4 运行中的GIS故障检测
  GIS试验段的几种故障模拟试验的成功,为现场测试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,促进了现场测试条件的具备。
  据统计,广东省110~500 kV GIS约有55个变电站,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,我们开展了现场测试普查工作,到目前为止,已检查了45个GIS站次,除发现抽水蓄能电厂500 kV GIS蓄罗出线间隔1处绝缘子有局部放电现象和珠海变电站110kV GIS珠九丙线间隔避雷器上方有严重的局部放电外,其它站运行情况良好,未发现异常。
  现将珠海变电站110 kV GIS珠九丙线间隔缺陷情况简述如下:
  珠海变电站110 kV GIS是西安高压开关厂与日本三菱合作产品,1996年投产,珠九丙线间隔1999年初才投入运行。
  1999年7月27日对该站110 kV GIS进行带电检测,发现珠九丙线间隔避雷器上方与电压互感器之间气室放电严重,见图2、图3,放电信号很强,信号幅值超过50 V。而一般GIS内部绝缘故障信号用外天线测量其强度只为毫伏级,说明故障已相当严重 ,随时都有发生绝缘击穿的可能,初步判断故障点在避雷器U相上方,建议立即停电请厂家来处理。8月初厂家派员进行处理,解体发现其故障点(图4)就在避雷器U相上方导体插接触头处,这完全与检测故障定位点相符合。
5 结论
  GIS故障检测装置结构简单、使用方便,检测时不需移动GIS任何部件,不需停电 ,不影响GIS的正常运行,测试灵敏度高,故障定位准确。通过对电网运行中45个GIS站次的实际应用,效果很好。该装置的应用,对GIS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,有着宽广的应用前景。
参考文献
  [1]邱毓昌.GIS绝缘故障检测诊断技术[J].高压电器,1986(3).
  [2]邱毓昌.用超高频法对GIS绝缘进行在线监测[J].高压电器,1997(4).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环保知识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环保知识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免责声明  |  联系我们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鲁ICP备12015736号-1
Powered By DESTOON